这些秋天的诗词里,藏着吃货们的春天!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美食 古诗词 这些秋天的诗词里,藏着吃货们的春天!

这些秋天的诗词里,藏着吃货们的春天!

2024-06-10 06:30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相比于橘,南北皆宜的柿,也不失为秋日佳物。

这首不知作者的《秋日食柿》也颇为勾人:

秋入小城凉入骨,无人不道柿子熟。

红颜未破馋涎落,油腻香甜世上无。

秋天的小城啊,西风催熟了柿子,如同图画,是文人墨客眼中的美景,却更是不少人的心头好。那红红的饱满的柿子,光洁鲜媚,好像快要胀破了,惹得人直流口水,要知道它的香甜滋味可是世间少有的啊。柿子软软的,甜甜的,比太阳还耀眼,吃一口,甜在心头,能驱走所有沧桑和寒冷。

大文豪郑板桥对于江南的特产“鸡头米”很是偏爱,当吃鸡头米的季节到了,又可一饱口福,他岂能不欢喜?

一塘蒲过一塘莲,荇叶菱丝满稻田。

最是江南秋八月,鸡头米实蚌珠园。

——《咏鸡头米》

秋天带来了丰收,而水乡的景致更有一番风味。各种的水产风物,让人目不遐接,观之不尽,看也看得心间充实欢愉。莲藕,菱角,稻谷,处处飘着清香,沁人心脾。而诗人最爱的,还是被称作“水八仙”之一的鸡头米,江南处处是水塘,看样子,如愿以偿啊,可以吃上好一段时间了。

堪称美食家的苏轼,也不仅仅是喜欢荔枝和猪肉、鱼肉、竹笋,素菜也是很爱的。

秋来霜露满东园,芦菔生儿芥有孙。

我与何曾同一饱,不知何苦食鸡豚。

——《撷菜》

苏轼真是善于发现美和温暖,就算是吃素菜,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,乐此不疲。不过经过秋霜的蔬菜,确实滋味更佳,有着一股清甜。自家种的蔬菜长得特别好,子孙繁茂。苏轼与友人何曾吃得饱饱的,不明白为何人们要追求大鱼大肉的生活,吃素,不是蛮好的嘛!苏轼大概忘了,自己对于猪肉可不是一般的热爱。

秋日水浅而鱼肥,住在江边的人,也得到了更多的馈赠。

白头波上白头翁,家逐船移浦浦风。

一尺鲈鱼新钓得,儿孙吹火荻花中。

——唐·郑谷《淮上渔者》

秋波之上,白发苍苍的老人,也许已在江上漂了一辈子了吧?船即是家,在风浪中漂移着。老人刚刚钓到一尾鲈鱼,这样的收获真不错,荻花掩映中,儿孙们开始生火做饭,热热闹闹,却是一幅温馨的画面。日子虽是粗糙,却也朴实快乐,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,江边生涯,忙于生计,只为一日三餐,平淡中也是一种幸福。

关于江边的丰收, 李珣也曾写过一首 《渔歌子·荻花秋》:

荻花秋,潇湘夜,橘洲佳景如屏画。碧烟中,明月下,小艇垂纶初罢。

水为乡,篷作舍,鱼羹稻饭常餐也。酒盈杯,书满架,各利不将心挂。

荻花开满了秋情,长着橘树的沙洲美不胜收。秋夜月色皎洁,淡烟缥缈,此时才刚刚结束垂钓,实在是悠闲。这样的地方,宛如世外桃源,与水为伴,住在小船儿里,常吃此地出产的鱼和稻米,身心自在。畅快地喝酒,不被打扰地看书,心间哪里还有什么功名利䘵呢?

丰收的季节,各地有各地的风俗,黄庭坚来到江南,不禁被这里庆祝丰收的景象迷住了。

十月江南未得霜,高林残水下寒塘。

饭香猎户分熊白,酒熟渔家擘蟹黄。

橘摘金苞随驿使,禾舂玉粒送官仓。

踏歌夜结田神社,游女多随陌上郎。

——黄庭坚《戏咏江南土风》

江南的秋天,并不多冷,茂盛的树木在浅水中投下倒影。这是一年中最振奋人心的时候,猎户们分享着打来的野味,渔家也拿出了肥美的螃蟹,一边享用,一边喝酒,庆祝着丰收。摘下好的橘子交给驿使,将舂好的米粒上纳入官仓,忙得不亦乐乎。夜虽深,却仍然热闹着,人们在外面踏着歌,搞着当地的风俗活动,彻夜不眠,彼此情投意合,对上了眼的男女,亦自相会去。

秋天不仅收获多多,美食多多,更有象征团圆的中秋节。中秋节也讲究吃,而最大的主角,是月饼。中秋月饼,也蕴含着无数情思。

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。

默品其滋味,相思泪沾巾。

——苏轼《月饼》

月饼不仅仅是美味,更是人们深深的思念,和美好的期待。小小一枚月饼,有着丰富的内容,更有着极重的份量。舌尖品尝到的,不仅仅是甜味,更有生活的百味,也不仅仅是可口,更是人间真情。

时光流逝,在秋天的湖光山色中,在每一个朝夕间,和美食相遇,也和幸福相遇,何其幸哉。秋天带来了收获,人们懂得了感恩,一粥一饭,一瓜一果,都是幸福具体的细节,温暖着俗世中的你我。

文章首发于古诗词文苑(songciba)。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,想入群的朋友,请在后台输入加群(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)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